做好大模型 到底拼什么?
林达华:最核心的要素其实是人才。培养做好大模型的顶尖人才非常昂贵,就像培养飞行员一样,要在空中飞多少个小时,才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顶尖的飞行员。培养一个大模型训练的研究员,价格不会亚于一个飞行员,目前来说依然是非常稀缺的人才。
徐立:我们要做“满汉全席”,厨师是人才,食材是数据,厨具是算力,菜谱是算法。我觉得从行业的角度上来讲,食材(数据)更重要。更加精细化的行业数据就成为关键。
王坚:要像培养飞行员那样去培养科学家,说明经验很重要,只懂原理没有用。真正要做好一个大模型,还是要有手艺的,这也是这个行业不太一样的地方。我觉得一个接受过像飞行员培训的科学家是我们最缺的。
开源时代,中国大模型怎么干?
王坚:开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今天我理解的开源,是我们要找到合适的方式,为整个世界降低科技创新的成本,才有可能造福大家。
林达华:有人说开源就像是造轮子,尝试造轮子是很重要的创新方式。如果造新轮子投入的努力,最后能创造出很大的价值,造这个轮子是值得的。
徐立:开源一定会推动行业发展,真正开源是复杂系统、多方协同的过程,某种意义上不是横向的共享经验,是纵向的推动创新链上的创新。当世界上有车的时候,房地产商才知道造车库,整个供应链都随之快速迭代创新,这样的协同创新对产业是有巨大价值的。
赵志耘:大模型尤其需要一个开源开放的创新生态。大模型第一是要赋能千行百态,同时,也需要中小微创新的主体参与到大模型的应用和创新中来,而在这样一个开源开放的创新生态中,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创新主体本身扮演的角色和自身的定位其实是非常明确的。
大模型技术引领着人工智能领域迈入新发展高度,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大模型对于企业用户和人工智能厂商而言,是一个重要发展机遇。
在大模型落地早期阶段,商业化主要来自模型层。大模型+算力是最主流的收费方式。随着大模型生态成熟,未来应用层将在商业化过程中担当主力。
大模型在各行业落地速度差异显著,投入预算最为积极的是能源和金融两大行业。主要原因在于这两个行业以央国企为主,具备较强的数据、算力以及 AI 基础。
2023中国大模型市场发展前景 大模型行业投资战略规划分析
伴随着大模型落地深入发展,大模型应用场景与生态迅速成长,随之诞生很多新的需求。市场调研已揭示初步端倪,这其中包括LLMOps、大模型一体机等。
人工智能的重大价值不仅体现在前沿科学领域,更体现在与千行百业的深度融合,只有形成了好的产业生态、商业模型、产业链闭环,才能让人工智能更多地为人所用,为普通消费者所用。据公开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300家,智能芯片、开发框架、通用大模型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超算、智算、云算协同发力,算力规模居全球第二。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已建成2500多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我国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主要是围绕“五新”,一是“新基建”(AI芯片、智算中心、基础大模型),二是“新终端”(AR眼镜、自动驾驶汽车、机器人等),三是“新交互”(AR元宇宙),四是“新服务”(AIGC、ChatGPT类产品等),五是“新伦理”(大模型伦理、生成式AI治理)。
“下一步,人工智能大模型要加强制造业技术、产业、应用进一步融合,更深入地研发面向制造业的大模型,为中国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提供坚实支撑。”中国工程院院士、系统仿真及制造业信息化专家李伯虎说。
据天眼查研究所数据显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已经与相关地区科技创新紧密连接在一起。
从融资事件的地域分布来,北京、上海、广东、浙江以及江苏,相关的融资事件数量位居前列,分别有76起、59起、53起、37起以及30起。
自人工智能技术被列入国家规划起,人工智能就成为未来科技创新发展的必争之地。目前,在这个新赛道,多个城市已跑出加速度。
自2022年底以来,全国已有多个省份、地区集中发布了与人工智能发展相关的政策措施,从“顶层设计”阶段,打破壁垒,推动原始创新,促进数据流通,让更多数据被有效运用起来,进而推动产业的健康发展。
7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公布,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300家,算力规模位居全球第二,同时已建成2500多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经过智能化改造,研发周期缩短约20.7%、生产效率提升约34.8%、不良品率降低约27.4%、碳排放减少约21.2%。
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头雁效应”正在加速显现,而各项根技术创新是基础。据张平安介绍,华为在最底层构建了以鲲鹏和昇腾为基础的AI算力云平台,以及异构计算架构CANN、全场景AI框架昇思MindSpore,AI开发生产线ModelArts等,为人工智能大模型开发和运行提供分布式并行加速、算子和编译优化、集群级通信优化等关键能力。基于华为的AI根技术,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效能可以调优到业界主流GPU的1.1倍。
从2023年投资机构的“出手”次数来看,奇绩创坛、创新工厂以及高瓴创投(并列),位居前列,分别有8起、5起。
而AI 算力需求激增拉动了包括光模块在内的通信产品需求明显增长,并加速了光模块向 800G 及以上产品的迭代,上半年 800G 等高端产品出货比重逐渐增加。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加快布局,融合应用深度拓展。2023人工智能大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超算、智算、云算协同发力,算力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已建成2500多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有力推动了实体经济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加速发展,行业企业通过系统创新、坚持开源开放,能够加速产业生态繁荣发展,用强大的算力支撑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
中国大模型产业的崛起标志着人工智能领域的新篇章。在不断创新的推动下,它正快速融入各行各业,为商业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展望未来,我们可以乐观地预见,中国大模型将继续引领创新浪潮。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创新应用场景的涌现,更深层次的商业合作,以及技术的持续演进。同时,国际化发展和政策支持也将为中国大模型产业带来更广阔的舞台。
我们坚信,中国大模型产业将继续为世界科技进步和商业化进程贡献力量,成为引领未来的关键力量之一。让我们共同期待并积极参与这个激动人心的时代,为中国大模型的未来发展添砖加瓦。
[免责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原创来源;本站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网络编辑,如存在版权问题请发送邮件至398879136@qq.com,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非原创标注的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