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传媒产业的发展趋势 传媒成为AI应用的最强方向

来源:互联网· 2023-12-07 17:27:32

“互联网+”持续推动传统经济形态的演变,并在创新驱动的作用下加速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传媒产业积极推进数字化改造,提高数字经济比重,产业数字化趋势明显。首先,传统媒体的策划、采编、发布将迈向集云计算、大数据、5G技术于一体的全周期升级,同时打造贴合业务流程与应用场景的AI中台架构;其次,媒体行业不断整合互联网思维,推动传统广告模式朝着电商广告、信息流广告等以流量转化为导向的广告经营新模式发展。

2023中国媒介产业未来的整体格局

研究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传媒产业产值达到2.2万亿美元,同比增长6.5%。全球传媒产业增长态势恢复到全球GDP增速以上水平,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2000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只有1500亿元,2013年突破了1万亿元,2018年突破了2万亿元,2020年虽受疫情影响但依然正向。国家通过顶层设计及专项治理引导传媒生态健康发展,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稳定增长,传媒数字经济在媒介视野的不断扩大下蓬勃发展,在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中展现出巨大的发展动力。2021年,中国传媒产业规模呈恢复性增长态势,总产值达29710.3亿元,增长率从2020年的8.40%提升至13.54%,恢复到2019年两位数的增长水平。从细分市场来看,互联网广告、互联网营销服务、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网络游戏、网络视听短视频及电商为五个收入超过千亿元的行业,且收入均保持稳定增长。

从市场、技术和资本三个不同层面来看,移动互联市场经历了前期的爆发式增长后,市场将逐步进入调整和细分阶段;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自动驾驶等新技术将影响未来传媒产业的发展趋势。而互联网企业的强大资本优势不断凸显,它们将最终影响中国媒介产业未来的整体格局。

互联网时代网络渗透的越彻底就越能够捕获到那些非主流的长尾需求,技术能够拉近彼此的距离,将广大范围中相同个性化需求的用户聚集到一起,并形成足以赢利的商业模式。未来传媒市场继续细分发展的趋势将同过去有所不同,在垂直化与专业化的基础上,“人格化”与“社群化”的细分模式将逐步开启。未来的企业竞争将不再是传统的价格竞争、品牌竞争或销售渠道竞争等,互联网时代生态圈之间的竞争将成为决定企业生存的重要因素。在互联网时代,平台的提供商是最关键的生态圈搭建者。

目前全球传媒产业正处于平稳发展时期,产业规模的年增长率保持在5%上左右,在全球GDP的比重约为2.4%。特别是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基本与世界同步,推动数字媒体不断发展,因此,尽管非数字媒体目前仍是全球传媒产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但这种格局很可能在未来3-4年内发生根本性变化。

传媒成为AI应用的最强方向

数字经济热潮涌动。尽管数字经济概念已非新事,但2023年第一季度,ChatGPT一炮而红、《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发布、国家数据局组建……产业技术革命叠加政策驱动,数字经济浪潮澎湃。

“十四五”时期以来,5G商用规模不断扩大,为传媒行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新的增长动力。新闻信息,特别是基于互联网视频的信息受影响最明显,直播行业和短视频行业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短视频领域从业者不再有技术门槛和技术壁垒,高带宽低时延的5G特性,将使短视频行业和直播行业进一步繁荣。该领域也是受5G影响最立竿见影的垂直细分赛道,新的黑马有机会出现。5G时代,新的传播载体形式有望出现,比如VR和AR。低时延的广泛应用,将使用户体验大幅上升,借助VR等设备获取信息将变得日益普遍。新闻信息内容将更加丰富多彩和多元化。

中国传媒行业对于影视制作方面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不是技术设备的问题,是好品质的影视与商业完美结合的问题。而对于游戏方面,则是缺少创新。传媒行业所囊括的内容都是在进行文化输出,所以对于这个行业最重要的应该精神文明的内核。商业模式的运作应当褪去一些浮躁。我国传媒产业替代品的威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对图书出版业来说,新媒体对受众人群的分流使得传统出版业面临较大竞争压力,图书发行零售环节也明显感觉到了亚马逊、当当等网络书店带来的挑战;对新媒体(网络广告、电影、公关、有线电视等)行业而言,新媒体处于成长初期,市场潜力巨大,能迅速抢占市场份额,而传统媒体行业市场饱和度较高,面临着新的挑战。

新年伊始,多地政府即通过“新年第一会”明确数字经济发展目标,并结合各地自身特点擘画“施工图”。

产业端,被视为AI“iPhone时刻”的ChatGPT引发了全民关注与资本角逐。2月,OpenAI旗下聊天机器人ChatGPT 月活跃用户量达到了1亿,成为史上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级应用程序。AIGC(AI Generated Content,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生成内容)这一概念也愈发火爆。目前,百度、阿里、商汤等国内大型科技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AI大模型,行业混战已然拉开帷幕。

数字经济无疑是一季度的关键词,不少机构分析其或成为2023年一整年的主线。数据似乎也在证明这一趋势:4月6日,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在“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称,3月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同比增长14.1%,较去年全年加快7.3个百分点。其中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技术应用业增长更快,同比分别增长24.5%和19.8%。

各地开启数字经济竞赛

2022年底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即“数据二十条”)以及2023年2月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政策持续催化数字经济。

《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点明,“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中央政策构建顶层设计,各地亦在数字经济领域布局落子。纵观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不难发现“提高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是共同的工作目标,数字经济发展的“锦标赛”中,各地都力求跑出更亮眼的成绩:北京提出2023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速6.5%、占GDP比重达到43%左右,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5%左右;云南提出确保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增长20%以上;江苏力争数字经济规模突破5.5万亿元;重庆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湖南提出力争数字经济增长15%以上,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3%。

从目前披露的数字来看,部分城市取得了相应成果。年前两个月,宁波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新增规上企业130家,实现产值6.8亿元,同比增长29.6%,拉动全行业产值增速0.3个百分点;重庆渝中区全区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1%。

不过,各地需注意在数字竞赛中避免“一窝蜂”式投资布局。对数字经济的理解,包括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以及数据要素化、数字治理。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磊解释称,产业数字化,可以理解为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传统产业应用数字产业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压缩成本。这种需根据产业特点进行相应转型,提高传统产业的生产率,不存在“一窝蜂”。


您可能关注: AI产业 AI应用 AI趋势

[免责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原创来源;本站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网络编辑,如存在版权问题请发送邮件至398879136@qq.com,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非原创标注的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