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正在让汽车产品消费电子化。
12月28日,铺垫许久的小米汽车首款产品——小米SU7正式在北京亮相。命里注定要造“电车”的雷军,在台上重磅发布了小米的五大自研核心技术。在车型设计、新能源技术以及智能科技方面都取得了突破。“科技大厂”小米正式驶入新能源赛道。
雷军一句“这种配置,你们不要喊9万9了,是不可能的”,让“小米汽车价格”这一词条迅速登上热搜。大家所想象的,当年小米在手机领域上“1999元”的价格屠夫场景似乎并没有复刻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
尽管小米最后并没有公布价格,不过就在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的前一天,极氪007发布,定价20.99万元起,而问界M9也在前几天刚刚开了发布会,显然,智能汽车领域开始“卷”得越来越厉害了。
汽车正在成为消费电子产品
10月21号,问界新M7开启交付,加上上市的2023款M5和前几天推出的M9,问界今年新上市的车型已经达到了3款10多个版本。广汽埃安也是,在今年陆续推出AION S Max还有AION Y Plus等新车,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新车迭代速度正在加快。
有行业人士透露,国内新车开发平均周期已经从几年前的36~48个月提速到了12~18个月,特别是今年以来,一年推出3款新车都已经不算少见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迭代速度已经超过了iPhone等智能手机。
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曾表示,“在技术升级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正趋向消费电子化。”汽车迭代加速是消费电子化的特征之一。在AI的作用下,汽车的智能化已经和手机越来越接近,用户早就习惯了享受智能终端带来的丰富、优质的交互体验。
现在车企之间已经打起了价格战,油电车型同价,甚至低于燃油车竞品的情况也不少见,这让智能电车的价格走势也和电子消费品更加趋同。
可以说,汽车的消费电子化趋势已经愈发明显。
手机厂商为何纷纷入局汽车赛道?
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逐渐饱和,从小米在2021年喊出要“造车”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000多天,除了小米,同为消费电子巨头的华为、三星和苹果等也都争相闯入汽车圈,在智能驾驶、车载导航和信息娱乐系统上都在寻求突破,华为更是率先开拓了生态汽车品牌华为问界。
2017年,时任高通CEO史蒂夫·莫伦科夫曾说过,“未来10年最震撼人心的创新,最可能出现在汽车领域”。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智能电车市场,给这些消费电子巨头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机会。
而且汽车的消费电子化趋势,也正是小米、华为这些消费电子巨头得以步入智能汽车领域的原因之一,因为造车的逻辑发生了改变。余承东曾公开表示,“电动汽车上半场的竞争是电动化,硬件决定体验;下半场将是智能化,软件决定体验,汽车行业正在从制造属性过渡到消费属性+科技属性。”
而随着汽车的AI智能化,万物互联构想的落地,华为的鸿蒙系统以及小米推出的澎湃OS,都在强调万物互联,无缝衔接。在今年,小米更是宣布将核心战略从“手机×AIoT”升级为“人车家全生态”,想要打造从个人设备、智能家居到智能出行的智能世界。此外智能设备、用户设计、车载娱乐系统等方面,消费电子企业都具有先天的优势。
因此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手机的联系也比过往更加紧密,除了手机厂商下场造车外,车企也在发布自有品牌的智能手机丰富终端形态,例如蔚来就发布了蔚来手机,吉利则早在去年就收购了魅族。
AI在汽车消费电子化中的角色
在汽车消费电子化的过程中,AI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使用环节来看,AI技术的集成,让汽车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而是成为了一个多功能、互联的智能设备,它提升了汽车的安全性、效率以及用户体验。此外,AI在自动驾驶、辅助驾驶、车辆维护、个性化服务、数据分析以及用户日常数字生活的整合等方面起到了核心作用。
这让智能汽车更加类似于其他高级消费电子产品,如智能手机和智能家居设备,从而改变了人们对汽车的期望和使用方式。
而从设计环节来看,智能汽车迭代速度的提升,源于从“制造”变成了“智造”。基于当前智能化、电动化以及数字化、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提供的支撑,尤其是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汽车的设计效率。
在汽车的设计过程中,研发人员在AI的帮助下,直接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计算,使其达到理论上的最佳性能,再配合后期实验,很快就能完成设计,不仅费用低,效率还高,可以大幅缩短研发周期。
AI大模型正在重塑各行各业,在汽车进化的道路上,未来AI将继续发挥作用。
[免责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原创来源;本站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网络编辑,如存在版权问题请发送邮件至398879136@qq.com,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非原创标注的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