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360方面发布了一款被命名为儿童手表A9·AI红衣版的新品。除了具备同类产品常规的1GB+8GB存储组合、支持十重定位,并具备20米级防水能力之外,这款儿童手表还搭载了360智脑大模型3.0千亿参数算力,可提供包括情绪向导、安全卫士、知心朋友、知识专家、全能小助手、创意小画家、语文老师、故事达人、英语老师在内的多项功能。
360董事长周鸿祎在这款新品发布时也表示,虽然手机和电脑正在被AI大模型重塑,且智能手机仍是目前最好的随身大模型硬件载体,但在儿童场景中手表则成为了更好的选择。
如今在消费电子产品日趋多元化的趋势中,儿童手表也正在悄然发生着变革,其功能也不再被局限于传统的安全、定位,以及通信,而是逐步蜕变为智能手表市场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分支。这一变化不仅保留了儿童安全守护的基石功能,更是在相关技术的赋能下逐步融入了智能手表的诸多特性。
而随着AI在终端产品上的落地,将大模型引入智能手表也成为了各大厂商新的探索方向。虽然这预示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无限的可能,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复杂、且严峻的挑战。首当其冲的无疑是智能手表端侧算力有限,由于来自硬件性能的局限,使得其目前还难以独立支撑复杂的运算要求,因此目前更依赖云端来提供算力,但随之而来的网络延迟、数据安全等问题就变成了新的考验。
谷歌AI概览功能“翻车”
其中,如何克服AI幻觉更是一个至今无解的挑战。所谓AI幻觉,是指大模型将编造的内容当做真实信息提供给用户,可能会造成用户的认知偏差,例如谷歌的AI概览就曾闹出“胶水粘贴奶酪和披萨”、“吃石头”这样的乌龙。目前,甚至包括如OpenAI、谷歌、微软等头部厂商尚未解决这一问题,谷歌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就曾表示,AI幻觉是大模型的“固有缺陷”,并且目前还没有解决方案。
对成年用户而言,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对AI提供的内容进行验证,但面对辨别能力尚不成熟的儿童来说,由于相对缺乏有效的验证手段,且对个人隐私的认知并不全面,因此为儿童手表搭载AI大模型就可能会带来更多安全方面的风险。这就要求相关厂商不仅要注重技术创新,更需要加强对内容审核和用户隐私保护方面的投入。
此外,AI功能在儿童手表、智能手表落地所面临的更大挑战,还有其商业模式能否跑通。目前虽然相关厂商所提供的AI功能免费,但从长远来看,由于云端大模型的每一次使用都有成本,再叠加用户数量后,这一成本后续就可能会变得颇为巨大,因此也就使得付费几乎成为了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方式。
目前已经出现的典型例子,就是三星在国内提供的Galaxy AI服务,官方已经明确将在“2025年年底前免费提供给支持该服务的Galaxy设备”,其实就在暗示这一服务并非完全免费,而是会在某个节点过后开始收取相应的费用。
随着AI相关技术正快速向智能手表、电脑等终端设备渗透,而智能手表作为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代表,自然也成为了深度整合与应用AI的前沿阵地。如今,相关厂商已不再满足于将AI作为简单的附加品堆砌在终端中,而是开始进行更深入、更精细化的探索,试图将AI与操作系统深度融合,构建出能真正理解用户需求、优化使用体验的智能生态系统。
这一转变的核心就在于部分厂商已经认识到,将大模型“硬塞”到终端中并不能充分发挥其潜力,反而可能会导致用户体验的下降。而将AI与底层的操作系统紧密绑定,使AI能够在各种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无缝融入,实现进一步的AI化。
不久前刚刚发布的vivo WATCH GT就正是这一趋势的探索者,其通过一系列诸如AI速记、AI表盘和AI智慧视窗等功能的加入,向用户展示了AI为设备赋能的潜力。例如AI速记可准确记录用户的语音指令或会议要点、提升工作效率与便利性,AI表盘则可利用大模型的“文生图”能力生成专属表盘,而AI智慧视窗则可以智能分析环境或活动状态、主动推送相关信息或建议,实现人与设备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近日有传言称,第十代Apple Watch将迎来重大升级,可能会搭载性能更强的全新SoC。这不仅意味着其将带来更强的计算能力和更低的功耗,同时也为Apple Watch落地AI功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得其有望在健康监测、运动指导、信息交互等方面提供更精准的数据支撑和更智能化的使用体验。
尽管引入AI大模型已经为智能手表的后续发展描绘出了广阔的蓝图,但这一愿景目前仍需跨越端侧算力、隐私保护、网络延迟,以及AI幻觉等多个难关。而在智能手表AI化这一征途上,如何在确保功能丰富与保持良好体验的同时有效地控制成本,并实现两者的平衡,则将成为后续相关厂商的一个关键课题。
[免责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原创来源;本站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网络编辑,如存在版权问题请发送邮件至398879136@qq.com,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非原创标注的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