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社会化营销方式快速发展,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一片繁荣,以流量为王的“粉丝经济”崛起,也随之出现了猖獗的流量造假现象,严重影响和误导消费者判断的同时,也会给消费者造成一定经济损失。数据显示,我国数字营销市场规模为818.2亿元,同比增长25.39%,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2.01%;预计中国数字营销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达到1008亿元。
数字化已成为推动文旅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力量。提升理论、内容、产品、技术、载体创新能力,推动文旅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品质化发展是新时期的重要任务。
从数字藏品平台发行情况来看,随着数藏市场的迅速发展,平台发行大量数藏产品,2022 年 5 月,数字藏品市场排名前 50 的平台发行数字藏品超过 680 万份,为发行量最高月份 ; 随着市场监管更加严格,大量平台推出市场 7 月以后数字藏品发行量有所减少。
AI技术发展带来更多市场机遇
2023年两会期间,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对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推动数字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有着重大意义。同时国务院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组建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将对数据确权、交易、流转等数据要素市场的快速发展起到助力作用,未来数字中国建设和数据要素产业化节奏有望加速。
今年以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国内外人工智能发展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引发了市场上的巨大反响。各大互联网巨头纷纷高调入场,争夺人工智能市场地位。而在AI应用层面,更多公司加快了相关产品的研发步伐,以期能够在AI带来的冲击下率先抢占市场优势。
就数字营销而言,AI技术的提升与应用将再次提升广告投放、数据分析等现有业务的能力,强化个性化营销和精准营销实力。而AI技术在内容生成方面的突破式进步则能大幅提升广告素材的生产力,有利于企业降本增效。当然,目前离上述AI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仍然存在一些技术和法律层面的障碍和风险,但是毋庸讳言,技术进步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机遇。
近年来,利欧数字持续投入人力物力,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成果应用到数字营销的各个方面,在数字资产的确权和转化(基于区块链、IPFS技术),以及自动化机器学习(基于AI人工智能、知识图谱)方向,已经形成相对清晰的技术演进路线,助力客户在投放效率、内容定制化和流量转化的发展需求。
在投放效率方面,利欧数字自主研发了泰坦、方舟、盘古、万鹏等面向不同媒体平台的数字化工具,应用于媒体代理事业群各子公司的具体业务,实现自动化投放优化。在解放工作效率、提升人效比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创意内容和投放优化的协同作业,从而高效选出最优的创意素材,为行业带来更加创新的解决方案。
数字营销行业发展分析
数字营销具有许多前所未有的竞争优势:能够将产品说明、促销、客户意见调查、广告、公共关系、客户服务等各种营销活动整合在一起,进行一对一 的沟通,真正达到营销组合所追求的综合效果。这些营销活动不受时间与地域的限制,综合文字、声音、影像、网片及视听、数字营销用动态或静态的方式展现、并能轻易迅 速地更新资料,同时消费者也可重复地上线浏览查询。
近年来,数字营销行业发展速度较快,数字经济带动数字营销行业快速发展。原来的营销是资源型驱动型,谁拿到头部资源就能够变成行业头部。现在是算法驱动或者数据驱动,所以未来营销数字化领域的垄断位置没有那么明显。
数据显示,有79%的广告主表示将增加来年的数字营销预算,其中,预算增长30%以上的广告主占比近三成。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正在重塑数字营销格局,随着未来物联网的普及,媒体环境将愈发碎片,但数据技术创新和内容创新始终是不变的营销引擎,企业未来增长要提质增效,一定要靠数据、智能和内容三轮驱动。
中国数字营销产业链中媒体端收入约占整个产业链的30%~60%,BAT等头部互联网媒体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通常可以取得接近上限值的分成比例;而小媒体议价能力相对较弱,分成比例偏低。广告主支付的广告费用首先流向中介公司,再由中介端与媒体进行结算。数字营销中介类公司平均毛利率在20%~25%区间内浮动。
中国数字营销产业规模
近年来,数字营销行业发展速度较快,数字经济带动数字营销行业快速发展。中国数字营销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871亿元,同比增长23%。
数据显示,我国数字营销市场规模为818.2亿元,同比增长25.39%,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2.01%;预计中国数字营销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达到1008亿元。中国医药数字化营销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加,中国医药数字化营销市场规模15.7亿元,比上年增加2.8亿元,同比增长21.71%,预计中国医药数字化营销市场规模将会突破25亿元。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及投资者能否做出适时有效的市场决策是制胜的关键。数字营销行业报告对中国数字营销行业的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市场供需形势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从行业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技术环境等方面分析行业面临的机遇及挑战。还重点分析了重点企业的经营现状及发展格局,并对未来几年行业的发展趋向进行了专业的预判。
[免责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原创来源;本站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网络编辑,如存在版权问题请发送邮件至398879136@qq.com,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非原创标注的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