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公司智谱AI,一举宣布了年内融资额:25亿元人民币。
如此数额,什么概念?刷新了国内大模型创业公司的累计融资额,估值超过百亿。
这家成立4年的公司,已经成为国产大模型最具吸金力、最具价值认可的公司。
在百模大战来到见真章的“生成式AI第二阶段”,领头羊智谱的融资进展,是否也是行业马太效应显现的证明?
被看好的公司会获得更多的资源,没有证明自我价值的公司则面临洗牌和无缘下一阶段竞速。
从创业公司的维度来说,这更像是大模型创业的上半场尾声,格局分水岭已现,生态座次开始分明。
为什么是智谱?
在弄清国产大模型融资强者为什么是智谱之前,我们先溯本求源,知其来处。
在此之前,它大概属于圈内知名,圈外无名的状态。
智谱AI,成立于2019年6月,由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知识工程实验室(KEG)的技术成功转化而来。
核心团队成员几乎都是清华血脉,其中,CEO张鹏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是清华大学2018创新领军工程博士。
在KEG实验室时,团队主要进行研究如何把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知识图谱等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并且从2017年开始训练AI模型。
到了智谱成立一周年那天,恰巧OpenAI发布了GPT-3。
从那时候起,智谱公司上下开始全情投入大语言预训练模型的研发。在大模型的道路上,OpenAI选择了GPT,谷歌选择了BERT,而智谱选择了GLM(General Language Model)。
种瓜得瓜,后来几乎所有的故事都围绕智谱独特的GLM预训练架构展开:
2022年,智谱和清华合作研发了双语千亿大模型GLM-130B,把它作为基座,开始打造大模型平台及产品矩阵。
2023年,智谱动作非常频繁,从推出对话模型ChatGLM同时开源单卡版模型ChatGLM-6B起,相继视觉模型Visual-6B、代码模型代码模型CodeGeeX2、数学模型MathGLM、多模态模型CogVLM-17B、Agent模型AgentLM系列,并且统统开源。
今年8月31日,智谱基于中英双语对话模型ChatGLM2的生成式AI助手“智谱清言”,成为了首批11家通过备案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大模型产品。
可以说,这几年来,智谱在大模型领域主要做的事情很明晰,就是一手夯实地基(基座模型),然后在地基上搭建各种模态和功用的建筑。
值得一提的是,智谱从雏形时期就能用B端服务能力养活自己,这是这家公司面对“大模型花钱如流水”的公认现实不仅不畏手畏脚,还频繁研发推出新模型新产品的底气。
当然这不是唯一原因。
除了服务能力和与之伴随的营收能力,智谱还拥有过硬的人才队伍和技术实力。
上面已经提到,智谱脱胎于清华,而“清华系”已经成为这个领域一种颇具威望的标签。
究其原因是清华计算机系投身大模型研究较早,有着长期经验,培育了许多人才——现在市场上叫得上名字的玩家,以智谱为代表,以及如月之暗面、深言科技、一流科技、百川智能、面壁智能、衔远科技、生数科技等,都是清华血脉。
他们所发表论文的被引用数、所发布模型的可验能力,都是对这个“公认标签”有力证明。
而且据公开资料,智谱是唯一全内资国产自研的大模型企业。
这样的公司底色,让智谱在“模型安全、数据安全、内容安全”不绝于耳的讨论和争议声中,有着自己的准备和策略。
据悉,为配合国产GPU发展,智谱现在在落地GLM通用语言模型国产芯片适配计划。
具体来说,就是和国产算力芯片厂商一起合作做模型算法适配,在算法端推理端适配国产芯片,目前可适配的国产芯片已有近10种。
融了这么多钱,接下来做什么?
上述的成绩单和独特性,或许成为了智谱一路备受看好、脱颖而出的关键原因。
但因为备受看好,积累了足够资本的智谱也表明了构建更长远竞争力的决心。
在10个月内狂揽25亿人民币融资后,智谱AI官方表态:
上述融资将用于基座大模型的进一步研发,更好地支撑行业生态,与合作伙伴一同高速发展。
核心归结起来就两大方面:
一是做大做强做坚实大模型底座。
二是拓展生态和朋友圈。
既要有深度,也要有广度。
首先,做大做强大模型底座,“进一步研发”基座大模型。
目前智谱视为底座的大模型,是发布于2021年的双语双向稠密模型GLM-130B,拥有1300亿参数。
当时受技术、数据、算力等诸多限制,训练这个参数量的大模型足够令人头秃,但成果很显著,GLM-130B的部分表现优于GPT-3以及PaLM。
不过时至今日,数据、模态增长带来的需求,昔年1300亿参数的庞然大物好像有些不够看了。
量子位得到的最新消息是,这周五(10月27日),智谱将有新动作——发布新一代基座大模型。
其次,拓展生态和朋友圈。
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应该绕不开智谱一以贯之的准则:持续开源。
这家公司一直是大模型领域最开放的玩家之一,早在前ChatGPT时代,它就和百度(ERNIE2.0)、阿里(AliceMind)、智源(清源CPM)、澜舟(孟子大模型)等一起,走透明、开放的态度。
现在翻看智谱早期的GLM报告,里面就有“我们邀请大家加入它的开放社区,推动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的发展”的字样。现在,这家公司仍在用开源的方式,和开发者、行业用户交个朋友。
这个习惯延续到现在。
结合目前的数据,可以更清楚地看待智谱对开源的坚持,收获了什么阶段性结果:
开发者社区,ChatGLM-6B上线四周后抱抱脸趋势榜第一,累计超1000万下载,GitHub揽星5w+。
另一边,智谱公司官网上罗列着共建生态的合作伙伴,“69个国家,1000+个研究机构”。此外,量子位得到求证,其客户数量超过1000家,共建开源生态的在200-300家之间。
大模型生态一旦建立,就能更好地整合大模型基础层、中间层和应用层的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达到健康交互、协同进化的效果。
在这之中,基座大模型凭借基础性、通用性,位列大模型生态的核心地位。想明白这一点,就不难理解智谱致力于拓展生态和朋友圈的优势和必要性了。
大模型创业,步入分水岭时刻
去年十一月底,OpenAI给世界送来了ChatGPT。紧接着,大模型技术趋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掀起一波又一波的高潮。
直观数据是惊人的,呈现速度也是惊人的。
上亿的用户活跃度、十数亿的收入、百亿的估值……大模型不讲武德地强势席卷世界,所有人都在观望、探索,思考这个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探索多广阔的边界,其支撑的产品又能如何发挥技术之力?
于是,国外有OpenAI、Anthropic这样的先驱者,国内也有了智谱AI、MiniMax这类百亿独角兽。
珠玉在前,技术和工程方面的部分问题无法快进和跳过,再明星的阵容、再天文数字的融资,只要走大模型的路,就必须亲自经历。
挑战十分严峻,但挑战者前赴后继,乐在其中。
今时今日,几乎一年过去,我们见证了大模型技术的发展,也见证了创新和竞争如何塑造着这个领域。
更可以清晰看到的是,巨头完成初步卡位,创业公司开始洗牌,第一阶段格局初现。
没错,一家公司做不完大模型能力内的所有事,但通用大模型的门票就这么有限,没有能力拿到的玩家,开始分流:要么走向专用,做行业模型;要么放弃模型层创业,开始站在别家模型的肩膀上,走向中间层、应用层……
大模型创业,正在进入分水岭时刻。
从今往后,关于大模型创业的融资进展,很可能比起现在会越来越聚集。动辄数亿数十亿的资金将继续聚集到“已经不差钱”公司。
行业的马太效应正在加剧。资本总量有限,越有价值的公司会被更加好看,最好最多的资源被送到最有潜力的那匹马手中。
资本市场上,贵的公司唯一的缺点就是贵,便宜的公司唯一的优点就是便宜。
大模型创业的上半场,即将结束。
[免责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原创来源;本站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网络编辑,如存在版权问题请发送邮件至398879136@qq.com,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非原创标注的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