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美国年轻人就业骤变

来源:日经中文网· 2025-11-17 10:06:22

与人工智能(AI)一起生活的日常不再是未来的童话故事。随着AI承担脑力劳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困加剧,电力的大量消耗正在迅速推高数据中心附近地区的电价。可以看到的现实是,AI带来高增长,但在就业等益处方面存在偏重。本文追踪了美国迅速引进AI的现状。

美国的就业状况正在发生变化。收集全美学生信息的美国教育部学生信息中心(National Student Clearinghouse)的数据显示,2025年春季,教授配管工、木匠等技术的职业培训学校的入学人数同比增长12%。远高于大学入学人数的增幅(4%)。

这一趋势从数年前开始增强,背景是人们对于因AI而改变的未来存在担忧。调查公司Conjointly今年以10~20多岁的Z世代的父母为对象进行的调查显示,只有16%的人认为“拥有大学学位就能保证长期稳定的就业”,77%的人指出选择“难以自动化的工作”非常重要。

美国福特汽车的首席执行官(CEO)吉姆·法利6月预测称,“AI将使白领岗位减少一半”。强调确保熟练工的重要性,欢迎年轻人转向职业培训学校。

AI带来的投资偏重于建筑行业等

这种动向有其合理的理由。美国的失业率总体上稳定在4.0~4.5%区间,但如果仅限于大学毕业前后的“20~24岁”人群,失业率则从2024年12月的7.5%上升至2025年8月的9.2%。

没有工作经验的年轻人的失业率波动幅度大,在经济减速局面下失业率迅速上升并不罕见。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受苦的并非高中毕业等学历较低的人群,而是平时不容易受到经济波动影响的大学毕业生。

美国斯坦福大学数字经济研究所的教授们在8月的论文中估算称,由于AI的兴起,软件研发领域22~25岁的就业人数从2022年下半年的高峰期到2025年7月减少了约20%。生成代码等体系化的知识很容易被AI代替。回答客户咨询的客服领域也在不断推进应用AI。

“我们可能正在目睹AI导致就业岗位流失的早期阶段”。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的经济学家也在8月承认了AI和失业增加之间的联系。

虽然就业机会减少,但美国经济整体保持坚挺。原因之一是火热的数据中心投资。麦肯锡4月预测称,到2030年全球的数据中心投资将达到5.2万亿美元,到8月上调预期至约7万亿美元。美国占其中4成。

规模空前的投资也会产生扭曲。麦肯锡表示担心称“投资集中于建筑和发电行业,制造业和城市基础设施等其他行业将被排在后面,出现‘挤出效应’”。全美制造商协会(NAM)的统计显示,到2033年美国制造业的劳动力短缺将达到190万人。协会警告称“这将成为经济和国家安全保障上的问题”。

从2000年代中期到2020年前后,美国的电力需求一直持平。美国能源信息署(EIA)预测称,近年来电力需求转为增加,2024年的电力需求创新高,2025年将进一步刷新纪录。美国能源信息署指出增加的电力消耗大部分来自数据中心。

电价翻一番

电力需求的增加会影响美国的电价。美国能源信息署的统计显示,对比截至7月的电价,2025年同比上涨5%。但涨价幅度并不一致,美国彭博社的调查显示,存在越是靠近数据中心电价就越高的趋势。有些数据中心集中的地区过去5年里电价上涨了一倍以上。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预测称,拥有世界最大数据中心聚集地弗吉尼亚州的美国东北部将出现电力短缺。这是因为数据中心的耗电将超过可用电力供应,到2028年普通家庭的电费每月将增加约70美元。部分电力公司计划推进针对数据中心运营商另行定价等对策。

数据中心可以在约两年的时间内建成,但新建发电厂通常需要5~10年时间。为了填补供需缺口,本应关闭的煤炭火力发电站正在延长寿命。煤炭火力发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多,与去碳化潮流背道而驰。

AI带来的变化非常迅速,但也存在无法阻止的情况。

特朗普7月发表了国家战略“AI Action Plan(AI行动计划)”。相对于重视AI安全的拜登前政府,特朗普政府将重视速度,推进技术研发。其背景是美国对于企业、学校、政府、民众携手加强力量的中国的警惕。

美国一直引领世界的AI研发。但斯坦福大学的AI年度调查指出,“来自中国的模型正在赶上美国”。截至2月,中美顶级AI模型之间的差距已缩小至1.7%。

今后美国将加强最先进半导体的出口管制,同时通过放宽限制促进美国国内的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

规则的制定容易被搁置。例如,AI企业把受著作权保护的内容用于AI学习,有关侵害著作权的诉讼在全美有50多起正在审理。但是,特朗普毫不掩饰以研发为先的立场,称“考虑到与中国的竞争,全部支付使用费并不现实”。

AI权威、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教授约书亚·本吉奥(Yoshua Bengio)指出,“国家之间的激烈竞争可能会导致为了保持优势而牺牲AI安全性的危险动机”。其警告称“这种情况会带来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方面的风险,包括网络攻击和人类无法控制AI的可能性,导致没有赢家的结局”。


[免责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原创来源;本站部分文章和图片来源网络编辑,如存在版权问题请发送邮件至398879136@qq.com,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非原创标注的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相关推荐